6月2日至6月8日,tyc8722太阳集团城成功举办“近代中国省制变革”系列讲座暨庆祝建校11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章百家、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李金铮、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吴景平、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和博士生导师王先明、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和博士生导师陈谦平、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李帆分别应邀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作专题讲座。
6月2日上午,章百家应邀作题为《治学经验与心得漫议》的讲座。首先,章百家向师生们回忆了自己的求学和研究工作经历。他表示要认清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学习重点和学习任务;以自学为主,学会系统地看待事物;开拓眼界,认识事物复杂性。接着,他讲述了自己人生的三个重要阶段,提出在对历史研究感兴趣的前提下,要坐得住冷板凳;要阅读大量史料,进入历史情境,得出个人感悟;要与作者对话,看书看文章要分析其优点和不足;要积极思考,通过比较和阅读史料,能够提出新问题,得出新观点。最后,章百家结合治学经验给学生和青年教师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选研究课题要有延展性,注意微观与宏观的衔接。第二,区分研究思路和写作思路的不同,有设计性地进行论文写作。第三,注意书写方式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学会概括、提炼论文的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
6月3日上午,李金铮作题为《中国区域史研究诸问题》的讲座。他从区域史研究的“区域选择”切入,引用不同的例子论证了所选区域是一个内在联系紧密、能体现时代特色的社会经济综合体。同时,他认为研究者应该对该区域的当代社会经济有较为充分的认识并且掌握丰富可信的史料。李金铮又通过分析区域代表性,阐释了区域经济史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该区域的社会经济结构、社会经济关系、运行机制及其变化趋势。他指出了专题路径和整体史路径两条研究途径,并概括了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基本内容。随后李金铮借助近代冀中定县乡村研究,介绍了冀中、定县,展示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和研究论文。他表示,通过具体的实证研究,参与基本问题的对话和讨论,才能将区域问题提升为更大坐标系里的历史问题,才能提供解释力度和理论高度,做出真正的学术贡献。最后,他指出了中国近代乡村社会经济史的基本问题和区域史研究应避免的五个偏向。
6月4日晚,吴景平在tyc8722太阳集团城做了题为《合作与博弈:抗战时期中美同盟关系的再评》的讲座。吴景平举出陶文钊、齐锡生、侯中军等学者的专著,梳理了抗日战争时期中美关系研究的相关成果,表示评价战时中美同盟关系可以从已有研究成果入手,以重要时间节点为分野,结合抗战时期中国处境、战略目标和开展大国关系的诉求,构建出自己的叙事、史料、视野和方法。随后他围绕基本面、处理双边问题的特点、中日矛盾激化冲击美在华利益、财经领域合作推进这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战前中美关系。吴景平又以太平洋战争为分界,详细介绍了战时中美合作情况,重点讲解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多国同盟关系视野下的合作。他围绕中美双方商业利益与风险的争议、租借物资所有权与关系权争议、在华美军军政需求垫款清算谈判等方面,讲解了战时中美关系的博弈。讲座结尾,吴景平对战时中美同盟关系进行总结评价。他认为合作是中美战时关系的主流,博弈基于合作的前提之上。而中国得以建立同盟关系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坚持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持续重大贡献和牺牲。
6月5日晚,王先明应邀作题为《中国社会建设的历史演进与时代性困厄——聚集于20世纪前期的历史考察》的讲座。王先明首先指出社会建设是20世纪以来社会秩序动荡不断加剧、变乱四起条件下的时代需求,是民国成立后知识界寻求社会改造和社会重建的一种历史选择,是民国建立后由革命转向建设历史进程的一个选择。他举出孙本文先生的《社会学原理》及1944年国民出版社发行的《社会建设论》,探讨了社会建设的概念。接着,他从实践层面指出乡村建设是社会建设的基本面向、是社会建设时代诉求在基层社会的深度体现。他举出南京政府及国民政府的实例深刻阐明社会部在社会行政与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并与欧美国家进行对比,表示社会建设是指导社会航程的罗盘针。他指出,以工业化为主要动力的社会变迁可能会引起社会失调、引发社会病症乃至脱节和崩溃,而解决这些问题就构成了社会建设的必要性,也是社会建设成为时代命题的基本出发点。他认为作为一个时代命题的社会建设,只有在民族、国家整体建设的战略规划中才能获得正解。
6月7日上午,陈谦平应邀作题为《日本侵华与二十世纪的中国边疆民族危机》的讲座。他从近代中国的国际化发展切入,强调国际交流与民族融合对中华文明的延续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指出了不平等条约体系与中国现代化历程的困境。他以《马关条约》为例,系统剖析列强在中国边疆划分势力范围的结果。随后,陈谦平从俄军拒绝撤出东北、日俄战争爆发和《朴茨茅斯和约》签订这三部分释疑了日俄战争与日本染指中国东北的过程,并阐述了辛亥革命与多民族国民国家的认同。他带领师生走入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华盛顿体系,并归纳出华盛顿会议对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崛起和民族运动的高涨有重要影响。最后,陈谦平讲述了九一八事变与中华民族第二次边疆危机以及雅尔塔密约与战后亚太国际秩序中的苏联因素,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6月8日晚,李帆应邀作题为《求真与致用的两全和两难——从顾颉刚、傅斯年等史家的选择谈起》的讲座。他分析了顾颉刚、傅斯年等史学家与政权意志不断纠葛的学术立场,围绕学术与政治、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关系问题,展示了学者在求真主张与现实需求之间的两难境地。他从《历史课程标准》切入,指出承担稳固国家秩序功能的教科书不能表达与主流意识形态相违背的观念。另外,他通过顾颉刚与傅斯年的求学经历,阐释了求真是史学的根本,致用功能附着于上,刻意的“致用”就会背离史学的本性。他将顾颉刚《本国史》教科书案与抗战时期顾颉刚提出的“中华民族是一个”的主张及其所引发的论争放到一起考察,突出了求真与致用、学术与政治复杂关系这一学术主题。
tyc8722太阳集团城重视理论研究和学术创新,旨在活跃学术气氛的同时,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优化学院学术结构。本次“近代中国省制变革”系列讲座从不同主题、不同角度、不同方面针对一系列重要学术问题进行探索,内容详实,深入浅出,气氛活跃,除tyc8722太阳集团城师生积极参加外,还有许多其他高校的师生也踊跃在线参加,产生了良好的学术效果及影响,本次系列讲座取得圆满成功。